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

專題探究計劃書


專題探究計劃書

A: 學生姓名
1: 許榮基(組長)
2: 喻楊曉柔
3:王雅怡
4:利樹坤


B: 題目:
孫中山革命有什么贡献?


C: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?
今日香港 
全球化
現代中國
教育
中國發展
中國的革命歷史

D: 背景資料、相關概念和知識:
孫中山

    (1866年11月12日-1925年3月12日),本名孫文,載之,日新、逸仙,廣東香山(今中山)人,是醫師、近代中國民主革命家、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、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、亦為中華民國國父
    1894年 6月,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,要求改革時政,被置之不理。同年,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,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,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,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。遂赴檀香山,在華僑中宣傳革命。這年11月24日,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,提出了“驅逐韃虜,恢复中國,創立合眾政府”的主張。次年1月,孫中山回到香港,成立了香港興中會,准備在廣州發動起義,因事泄而失敗,被迫逃亡海外。清政府將他作為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。此后他在海外16年,先后 5次環游世界,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,建立革命組織。
   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党人,積极發動武裝起義。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有1907年5月的黃岡起義、6月的七女湖起義、9月的防城起義、10月的鎮南關起義、1908年2月的欽州起義、4月的河口起義,1910年2月的廣州新軍起義以及1911年4月27日(陰歷3月29日)的黃花岡起義,加上1895年的廣州起義和1900年的惠州起義,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。這些起義雖然失敗,卻喚醒了中國人民,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。
    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義爆發,孫中山在美國聞訊,立即在歐美各國開展外交活動,爭取各國的支持,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。29日,在南京舉行的17省代表會議上,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。
    1918年5月4日,孫中山向非常國會提出辭職,离粵赴滬。自此到1920年11月,孫中山在 上海完成了《孫文學說》、《建國方略》、《 建國大綱》等箸述。 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,1919年10 月,孫中山把中華革命党改組為中國國民党。此時,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“ 五四”運動已經爆發。

    1923年初驅逐陳炯明后,孫中山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,并派出“孫逸仙博 士代表團”訪問蘇聯,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。1924年 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通過党綱、党章,重新解 釋了三民主義;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,訓練革命武裝干部。同年10月在鎮壓 廣州商團叛亂后,應北京政府之邀,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,終因積勞病劇,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。

E: 探究目的:
探討一下孫中山革命的貢獻及影響。

 F: 焦點問題:
1. 認識孫中山的事蹟。
2. 了解中國的發展。
3. 認識中國發展中的人、情、事。
4. 知道中國人對中國革命的了解。
5.了解孫中山對中國乃至世界的貢獻

G: 假設(如有):
如果沒有孫中山革命,今天的中國將不會如此繁榮富強。

H: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:
2010.10.15-25  網上收收集孫中山的資料。
2010.10.25-30  收集分類,整理成文。
2010.10.28         小組討論。
2010.11.11-12     參觀中山的景點。
 (重點:參觀紅色軍事文化博物館,中山博物館,孫文紀念公園和孫中山故居紀念館)
 資料搜集:
 ----攝影或錄音
 對象:訪問館長,請教中山的革命事跡。採訪內地遊客,了解他們對孫中山革命的印象。
 ----做問卷調查,
 對象:中山居民
2010.11.14-19   回港與組員討論后,將資料成文。
2010.11尾          匯報


I: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:
1.了解孫中山的革命事跡,可以增進我們的愛國思想。
2.了解中國近代史的屈辱,革命人為愛國愛民。
3.從古看今,看中國近代發展。


辛亥革命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cn/%E8%BE%9B%E4%BA%A5%E9%9D%A9%E5%91%BD

K.可能所遇到的問題:
1.中山居民和館長可能不願意接受訪問。
2. 資料太多和不完整, 難以處理和篩選。
3. 同學活動繁多,商約開會時間及採訪困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